Monday, March 21, 2016

聲色藝 : 我的藝術節2016



《雲雀大樂隊 / Fanfare Ciocarlia》

來自羅馬尼亞的銅管樂團,聽到後自然會起舞。

座位很重要,起初覺得似在聽HiFi,沒有現場感。
到響應表演者要求站在走廊起舞後,才感到他們在面前表演。結果,由頭跳到尾。

當中演奏了兩年前Goran Bregovic音樂會中聽過的一首歌,不過,氣氛是當年的好。


《墨香》

宣傳單張上的服裝和舞台設計吸引了觀眾,而事實上最吸引也是這些。

主題,關於四季。

舞台設計似是四卷直軸由天降下來,投映出春夏秋冬的符號。不過較為靜態和簡單的圖案,浪費了大好畫紙。

編舞,有點芭蕾舞加中國舞,重複動作中漸變。當中夏天的男女共舞,冬天的竹舞較好看。竹舞叫人想起「雲門舞集」的 《稻禾》,當中編舞、設計、舞蹈都比這個表演成熟。


《大嘴巴 / BigMouth》by Valentijn Dhaenens

單飛演出約廿篇演說。

只以語氣、動作、語言就讓你認出原講者。演說看似獨立,卻又相連。話題圍繞戰爭、勝利、自由。比如,交义演繹 二戰時代 德國 和美國 關於戰爭的兩份演詞。令人佩服的演出。

《李太白》by 尤聲普、南鳳、 阮兆輝、 新劍郎、 羅家英 

大老官。六七十歲,一板一眼在台上青春復現。

造手、功架,見証日子有功。揮灑衣䄂講故事,動怒時一雙關目,醉酒時咬都酒杯半蹲轉身再跪下⋯⋯

故事有情,也有國。

若果話廣東話真的正漸漸消失,粤劇歌詞點或許巳行前一步。看著歌詞,不會讀的,會讀但解不通的,都有。


《Adios Tour》by Buena Vista Social Club

比《李太白》演員還年長十多年的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。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他們的巡迴演出。

上次看主音Omara而認識這隊古巴組合。

餘下隊員跟後輩到離世隊員的敬禮。歌曲不一定聽過,但那節奏會叫人自然擺動。

八十多歲的Omara, 要倚著鋼琴演唱,中氣十足,隨節奏擺動身體巳能牽動觀眾情緒,會請觀眾上台,又會大合唱。西洋琵琶(Laúd)的Barbarito背著樂器也能彈!看著他們就明白享受舞台是甚麼一回事。




Sunday, February 14, 2016

我自己:街坊小貓「皮蛋二號」

雖然社會上有很多值得關注的議題,但今天我選擇分享「皮蛋二號」的事。

為甚麼叫「皮蛋二號」?其實我也不知道她叫甚麼名字。記得幾年前,在大廈附近長駐的街貓,有小朋友叫這灰色班紋家貓做「皮蛋」,而「皮蛋二號」跟她長得有點像。只是她性格跟「皮蛋」不一樣,不怕人,愛跟人玩。

喜歡「皮蛋二號」(以下簡稱「皮蛋」)的不止我,而她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名字。例如叫她做「小尾」,猜是因為她尾巴很短吧。「衰豬」,這個不明白,是一個暱稱吧。最多人會叫她「貓」或「貓貓」。我還是覺得叫她「皮蛋」最有個性。

大部分人都以為街貓黏著你「喵喵」叫是為了食物,我卻懷疑「皮蛋」從不缺食物。當初見到她,以為她肚餓,回家跟媽媽要了點貓糧,她只聞一下,敷衍地吃過一兩粒,然後繼續高貴地走到一旁坐下來。以為是貓糧不合她胃口,漸漸發現,原來每晚有一個阿姐會帶飯餸給她,附近中學的一班女生會在午飯時間給她飯盒,有一次我跟「皮蛋」在一起時,更有個亞伯叫我要買貓魚。

開始時,「皮蛋」對我頗冷淡。直到我跟她玩才開始改變。記得朋友提起會跟他的貓玩,拍拍她的背。那我也即管一試。拍著拍著,「皮蛋」豎起尾巴搖擺著,高興時更會躺在地上讓我拍她肚子,熟絡後,她會不時把身子靠過來,一邊被拍一邊「符符」聲叫,又或站在我大腿上,用鼻子碰我。玩得忘形時,她會伸出「無情的」貓爪,甚至輕輕的咬我的手。到後來,當我坐在她「竇口」附近等她時,不一會,她會從花糟的草叢中探頭出來,確定是我後,彈彈跳跳的走出來跟我玩。玩到最後時,她總會跟著我走幾步要我多留一會。


「皮蛋」不止跟我玩,也很受街坊歡迎。不止一次,見到有男生蹲在她「竇口」前面叫她,也見過女生為了餵她走進草叢中。可是「皮蛋」都沒有迎接他們。也試過很多次想要跟她玩時,發現巳有人跟她在玩,又或是在我跟她玩時,遠遠地以祈盼的目光排隊。當我等候「皮蛋」接見時,倒也遇過以下街坊:

「佢望住你喎,俾佢啦!」女生說。
身旁男生萬分不情願地回應:「啲牛肉佢食唔食得㗎?」(那其實是情侶們的晚餐)

「佢都唔知係咪貓女」女生在附近徘徊而等不到「皮蛋」時,酸溜溜的對自己說。

「同貓貓講bye bye 啦」三四歲的小女孩一邊揮手,一邊望著「皮蛋」,依依不捨的離去。

聽著聽著,覺得「皮蛋」在街坊心目中確有一些地位。更有長者或印巴籍人仕,只是站在幾個身位外望著我跟「皮蛋」玩,有部份會對我微笑,有部份更會以此打開話題。今天看到有關「無家貓忍無家女」(註一)的報道,「皮蛋」不就連繫了這個小社區的街坊嗎?

去年初冬,有幾天較冷,「皮蛋」消失了,平日她溜達的地方,她的「竇口」,都不見踪影,擔心她跟原裝的「皮蛋」(住我家樓下那隻)一樣,聽街坊說,原裝的那隻是給流浪狗帶離開了這個世界。又有想過她會否跟2012年被當波踢而見報的貓咪一樣(她就是住在那一座大廈外邊)。過了足足一星期,她若無其事的出現了,她望著我時似乎是在說「不用擔心」。

重逢之後,有想過會否要接走她。可是她在這裏似乎得到街坊們喜愛,先不說她適應不適應,在我上班和回家吃飯的十數個小時,她就只能獨自在家,說不定給大家一起照顧更加好⋯⋯ 在那之後,在她「竇口」旁,越來越多屬於她的東西,一個她的碗,一塊為她擋雨的紙皮,一個她的公仔,不同時間經過都會見到她會見fans。似乎一切往一個好的方向走⋯⋯

新年前突然嚴寒,「皮蛋」再次消失了。

這一次巳經過了兩個多星期,跟家人談起她,家人聽說她跟原裝的走了同一條路⋯⋯不知「皮蛋」會否再次出現?或者,讓她留在街上真的不是一個好選擇?若果知道有Gato House這類收容流浪貓的地方(見註一),「皮蛋」的去向或者不一樣?

謝謝「皮蛋」在這些有點紛亂的日子給過我輕鬆時刻,最好,可以親口跟你說。



註一:
「無家貓忍無家女 喵聲下戒毒回家」
明報 2016年2月13日 
http://news.mingpao.com/pns1602131455300315988


#流浪貓 #皮蛋 #無家貓 #Gota #GotaHouse#香港 #明報 #社區 #街坊 #貓 #貓貓

Sunday, January 24, 2016

我自己:2015的未知與嘗試

2015年是有點無力但作出嘗試的一年。

工作上,從九月起,「甚麼都不肯定」變成常態,朋友在其他行業情況也相同,慶幸學會平靜面對。

學習上,寫故仔、小結他、太極,雖然沒有成果可言,難得仍可繼續堅持練習,特別在寫作上,感謝幫忙圍讀過初稿,替我打氣的朋友,縱使故事一年都未寫完,最後也不一定能寫出感動人故事,總要嘗試過才知道。

生活上,是很多第一次的一年,第一次同亞媽飛出亞洲,第一次夏天行山(原來唔會熱死!),第一次參加地區討論(觀塘海濱發展工作坊),第一次行山唔知點解畏高全身出汗。

2015年,當然還有令我省去不少等待時間的九巴app班次顯示,還有「一百天」。「一百天」是由想找出每一天值得記住、獨特的事出發,回看起來,反而令偶然平凡的日子變得有趣。

Sunday, August 02, 2015

100份 之 4: 點知道自己老?


點知道自己老? 見到間新餐廳,睇落OK,但你都寧願食番平時食開嗰間⋯⋯

Sunday, July 12, 2015

100份 之 3

Yorkshire pudding所需要的是雞蛋、麵粉、奶和鹽。烤出來味道像鬆軟了很多的西多士。簡簡單單就巳經很好味~

100份 之 2


數字遊戲用數字解決,最後只看到了數字,沒有看到背後所花的功夫。那就是不同公司的管理文化⋯⋯

Saturday, July 11, 2015

100 份 之 1

在打風的日子,得到額外的時間去好好的睡一覺。才發現,睡不夠是常態。

百份之一天:起步

一百天,總不會每天都一樣吧。
就這樣,決定開始寫由這一天起的一百天。

Wednesday, April 08, 2015

聲色藝:我的香港藝術節2015

Fight Night - 意外驚喜,不談政治而令人經歷政治。台上五人由觀眾即時投票選出王者。由單靠外表,出口拉票,到玩候選人組合,觀眾對某些字與偏見的認同,主持由旁觀者變當事人,最後更由觀眾occupy the stage ,導演自己也因為這演出到不同地方演出而有不同體會。


Pink Martini - 不認識這組合,但樂隊現場表演有其魅力。他們有創作,也會翻唱不同語言的歌,鋼琴手Thomas用廣東語介紹懶洋洋的Sympathique「我唔想放工,我唔想食飯,我淨係想唔記得,我食一口煙」。再諗清楚,佢應該係想講「我唔想返工」⋯⋯ 現場聽就係唔同啲。不過整個流程可以更有心思,比如在下半場,他們唱完一首深情的歌後,跟接一首好似超人狄加嘅歌,再去番finale嘅一隻歌⋯⋯若果冇左超人狄加,氣氛buildup會仲正⋯⋯



Smashed (落地開花)

每人幾個蘋果,都可以玩到一個鐘。
難得蘋果幾乎從未落地,有一刻以為他們用的是假蘋果。
起初只拋幾個蘋果,到後來玩身份,玩性別種族,都在他們的互動間發生。
在看似一切美好之際,他們把蘋果和陶瓷茶具都掉得稀巴爛的,把起初的秩序都掃掉⋯⋯




佛蘭明高舞者有一份獨特氣質,驟眼看他們的燈光與編排很舞台,引導觀眾。男舞者的表演較女的為多,女的表演普通,男的技巧不容置疑。早年藝術節的flamenco藝團較多女舞蹈員的精采演出,他們有魅力,投射出一般情緒,結尾的encore部份更有即興的jamming ,這些都是這次看不到的⋯⋯




Samuel Beckett 的三部曲,有氣氛,但不理解。
Not I 的女角在漆黑的舞台上只看到她一張嘴巴,喋喋不休的講述著自己的故事。但沒有字幕,密集對白對我這個香港人來講是太難理解了。

Footfalls和Rockaby較有故事可依偱,關於等待和死亡。重複而慢慢變化的對白,讓你第一身感受到最後時光的等待。

Thursday, February 19, 2015

我自己:記録


年初,看過關於宮崎駿的紀録片。決定在工作時間看看天空,而這是去年的記錄。
看著看著,更發覺四季變化。

回看來看2014⋯⋯

是學習的一年。因在廣州的一堂課而開始了學夏威夷小結他,算有兩三首歌可以簡單的彈唱;繼續有點鬆散的練習廿四式太極,越練越發覺之前做錯了;重寫又重寫兩三年前的一個小故事,到年底時總算完成了一稿。

是旅行的一年。廣州遊令我覺得廣東話親切;一切都是那麼廣大的冰島,背後是有靭力,不假外求的一個民族;朋友都說那不是我會選的地方,但還是去了一趟蘇梅。


是關心社會的一年。七一的遊行,到持續兩個月的雨傘運動,一段希望靠臉書接近真相的日子。近日跟舊同事見面關心的還是下一步會怎樣走。

是工作轉變的一年。在同一公司工作第N個年頭,同一個崗位,只是,公司賣盤,工作內容、人腳、合作形式、工作範圍都在變。

是多病的一年。年初起兩三個月斷斷續續的感冒,同事都紛紛要換大芒手機才能看清whatsapp內容。



自離開校園,再沒有成績表,公司的表現也只是個人的一部份而巳,也得好好看看過去一年有沒有白過

Sunday, October 19, 2014

B觀點:微力量

日復日的生活,偶爾會讓人忘記自己的力量。
當然,相比社會上的領袖,又或是朋輩中跑得較前的,或許你會覺得自己微不足道。但,那取決於你的目標。
好像最近這場運動,好些朋友對自己只能在下班後到場撐一撐而愧疚。其實,他們在當中平靜地表態,將第一身訊息發給不能到場的,巳是讓這場運動持續下去的力量。
偶爾有人會比喻人生為一場比賽,而自己總跑在別人後面。卻沒有問,到底那是一場賽跑、攝影比賽、一場團體競技賽,甚至是多場比賽同時在進行,其實你可能是跑得慢,但沿途拍下能感動人的朋輩的照片,那,也是一份力量。就正如那天下午,我跟幾個月沒見的小妹妹在玩肥皂泡。先互相將泡吹向對方,接著再泡泡往上吹,小妹妹「落雪啊落雪啊」的在叫,我們一行人也就帶著笑意回到各自的生活。


Tuesday, August 12, 2014

我自己:蜻蜓


幾乎忘記了蜻蜓。

與其說是忘記了,不如說是對它的存在不以為然。至少,好幾年都是這樣。

那天,不愛說話的小妹妹目不轉睛的指著天空,沿著小手指的方向細向,是浮在半空的蜻蜓。放眼看,才發現眼前的天空,遠遠近近的有幾十隻蜻蜓在飄浮。就這樣,跟小妹妹慢慢的緊隨著其中一隻蜻蜓。只是,沒多久巳被發現,它迅速飛到高空去了。

記得小時候,蜻蜓總是在我們閑得發瘋的暑假出現,我也會像小妹妹一樣追著蜻蜓。那時候,爸爸或媽媽會敏捷的捉住蜻蜓,用一條線綁著它的尾巴,然後把線交給我。就這樣,可以玩好一陣子。

今天,在城市不容易見到蜻蜓了⋯⋯

Monday, May 26, 2014

嘆世界: 忘掉時間的冰島

在決定要去冰島前,我甚至不知她在那裏。

她在我們常看地圖的邊皮位置,從倫敦坐飛機約兩個多小時航程。
正因地理位置如此,在那裏時間流動的狀態變得有點不一樣。

因接近北極圈,五月初晚上九時多,天還像是下午的亮。這樣去酒吧聽音樂還是第一次,一天彷似有用不盡的時間。


國土有台灣三倍大,居民活動都集中於首都。可以想到,在其他城市見到人不太易。走在公路上,十多分鐘的地貌大致相似。偶爾會見到一群馬,一群羊,三數間屋。有的是空間。讓人忘掉時間。

 
當中,也有些無人地帶。從前發生過火山爆發,連植物也不能生長。有些,保留著奇形怪狀的岩石,似是磐古初開。若是在中華大地,該可以用各種動物去命名。 有些則經過幾百年,長出了生機。


旅程中嘗試找一個沒有指示只有坐標的目標。路況只適合四驅車,我們就在一片黑沙平地中徒步。當遠離公路,距離和方向只靠遠處的高山和海。海看似很近卻怎樣走也沒有到,而目標物卻很久也沒有出現⋯⋯


當地人的工時跟我們很不一樣。以超市為例,早上十點開門下午六點關門,在小鎮的星期天,只有油站營業。


當然,也有晚上九時多還在工作的裝修工人,也有做手作的會選擇夜深注心工作。他本是建築師,早年金融風暴後整個冰島的建設都靜止了。他選擇去重拾從前學過的,做手作。而他可以這樣做,因為他工作的那個單位幾十年來都是做同一手作,業主希望延續那歴史。


你問我冰島有甚麼好看,沒有像倫敦一樣舉世知名的景點,甚至可以說沒甚麼特定的要看。不過,就是有趣。

Friday, April 18, 2014

我自己:我看過的2014電影節

繼續支持,只因看到平時少有的,雖則今年看的不及舊年的有趣,但在重新記錄時多一重體會。來年會繼續。

3D鐵三角
三齣葡萄牙的3D電影。分別講歷史、講電影影像與觀眾、同唔知語乜。唔知語乜原來出自大師高達。費解。

羅馬尼亞戲。強悍亞媽令仔長不大,令仔吃不消。仔開車撞死了窮家子,媽想用權力和金錢解決,反而翻出母子恩怨情仇。畢竟是母子,亞媽還是跑去代仔求情,喪子窮亞媽只想要回仔,強悍亞媽終露出軟弱一面。對白真實而到肉,好睇。

原來係波蘭第一部同志片。大學生泳手起初只偷食散餐,某天遇上命中的他,暪人暪己的開始交往,更斗膽女友密友三人行,結果不認不認還須認,奈何壓力下要放棄,失去焦點的走回舊軌跡。不容易的拍得不太老套。

有點老耐性的法國戲。導演志在給演員練習。三組不同背景年人物,先都要熟讀同一關於基督教的作品,在鏡頭前對於人際關係、同一聖經章節的各自表述。當然,也考觀眾耐性。

秉工辨事的法官,沒解釋下給降職,同一天下班遇上槍擊,從此失聲。法官認定因公事結怨,並鎖定目標,放下工作,鍥而不捨地拉著工作時間踢足球的警察去追查。不是英雄片,反而似愚公移山,對抗著現狀。最終,只能在母親畫像下沉睡。

90年代港產笑片的西班牙式演繹。裝扮成海綿寶寶與耶穌的男人打刧二手金舖,耶穌個小學生仔接臧,逃避警察和離婚妻子時誤闖女巫村。女巫村要的正是活男作祭品,十足〈我和殭屍有個約會〉式的飛簷走𤩹釣威也,總之法力高強,男人死開,他們至高的女造物主萬歲。難得其中一個女巫認定耶穌為真愛,幫眾男人反攻,結果齊歡唱同慶賀。


Sunday, March 30, 2014

我自己:我看過的2014藝術節




近年看藝術節,總會找朋友一起訂票。為的是折扣優惠,也因此而有機會與不同人去看。也發現各人口味頗不一樣。

選擇〈森林海中的紅樓是想與朋友看本地創作。抱著一看無妨的心態,發現這個故事的展現頗有詩意。我看到是一個宅男成長故事,十多時喜歡了一位鳳姐,從此年漸長,但二十多年愛情生活(?)似重演著十多歲時的光境。終究問題是自己要面對,宅男在劇終時在森林中看到陰霾的陽光,以四十歲年紀重新上路。特別喜歡陳署䂀導演處理,讓有可能老套的故事有詩意,如最終一幕,以簡單的一個燈泡緩緩上升,將掛在半空的樹枝投影到四周的白幕,形成森林。朋友們則看到中港台關係,來自大陸鳳姐最終要落藉台灣做二奶才找到未來。也有朋友說這戲不知所謂⋯⋯

女戲:1+1〉包括李蕾的〈港式填鴨〉和韋羅莎的 〈大女孩〉。受〈大女孩〉感動,主要講的是跟巳故父親的情懷,當中讓我們一同經歴在醫院目送父親離開,在坐車到靈堂邊叫父親名字,與家人哭過了還是要面對的糾纏。朋友們覺得有點平淡。〈港式填鴨〉似對評分老師的不滿,和目前政治生態的怨氣,一口氣吐出來。拜導演李鎮洲的功力讓畫面把故事講得有力量。談不上喜歡,但得承認也許只有那個年紀才這般力量。

舞蹈我懂的不多,記得早年看Pina Bausch,讓我想起進念。今次看死而復生的伊菲格尼有故事脈絡可循,加上精湛技巧與編排,好睇。 

看了兩個音樂表演,一是美國爵士樂歌手GregoryPorter。嗓子沉厚,跳的色士風,雖則每次都覺得爵士樂是該在酒吧聽。演出後在spotify聽他的唱片更是喜愛。來自代古巴音樂Buena Vista Social ClubRobertoFonseca跳躍隨興。部份觀眾聽得站起來跳舞。特別喜起他們為紀念前輩而演奏的,對比其他作品,就似聽著一位老人細訴自己的故事淡淡然而細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