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pril 08, 2015

聲色藝:我的香港藝術節2015

Fight Night - 意外驚喜,不談政治而令人經歷政治。台上五人由觀眾即時投票選出王者。由單靠外表,出口拉票,到玩候選人組合,觀眾對某些字與偏見的認同,主持由旁觀者變當事人,最後更由觀眾occupy the stage ,導演自己也因為這演出到不同地方演出而有不同體會。


Pink Martini - 不認識這組合,但樂隊現場表演有其魅力。他們有創作,也會翻唱不同語言的歌,鋼琴手Thomas用廣東語介紹懶洋洋的Sympathique「我唔想放工,我唔想食飯,我淨係想唔記得,我食一口煙」。再諗清楚,佢應該係想講「我唔想返工」⋯⋯ 現場聽就係唔同啲。不過整個流程可以更有心思,比如在下半場,他們唱完一首深情的歌後,跟接一首好似超人狄加嘅歌,再去番finale嘅一隻歌⋯⋯若果冇左超人狄加,氣氛buildup會仲正⋯⋯



Smashed (落地開花)

每人幾個蘋果,都可以玩到一個鐘。
難得蘋果幾乎從未落地,有一刻以為他們用的是假蘋果。
起初只拋幾個蘋果,到後來玩身份,玩性別種族,都在他們的互動間發生。
在看似一切美好之際,他們把蘋果和陶瓷茶具都掉得稀巴爛的,把起初的秩序都掃掉⋯⋯




佛蘭明高舞者有一份獨特氣質,驟眼看他們的燈光與編排很舞台,引導觀眾。男舞者的表演較女的為多,女的表演普通,男的技巧不容置疑。早年藝術節的flamenco藝團較多女舞蹈員的精采演出,他們有魅力,投射出一般情緒,結尾的encore部份更有即興的jamming ,這些都是這次看不到的⋯⋯




Samuel Beckett 的三部曲,有氣氛,但不理解。
Not I 的女角在漆黑的舞台上只看到她一張嘴巴,喋喋不休的講述著自己的故事。但沒有字幕,密集對白對我這個香港人來講是太難理解了。

Footfalls和Rockaby較有故事可依偱,關於等待和死亡。重複而慢慢變化的對白,讓你第一身感受到最後時光的等待。

Thursday, February 19, 2015

我自己:記録


年初,看過關於宮崎駿的紀録片。決定在工作時間看看天空,而這是去年的記錄。
看著看著,更發覺四季變化。

回看來看2014⋯⋯

是學習的一年。因在廣州的一堂課而開始了學夏威夷小結他,算有兩三首歌可以簡單的彈唱;繼續有點鬆散的練習廿四式太極,越練越發覺之前做錯了;重寫又重寫兩三年前的一個小故事,到年底時總算完成了一稿。

是旅行的一年。廣州遊令我覺得廣東話親切;一切都是那麼廣大的冰島,背後是有靭力,不假外求的一個民族;朋友都說那不是我會選的地方,但還是去了一趟蘇梅。


是關心社會的一年。七一的遊行,到持續兩個月的雨傘運動,一段希望靠臉書接近真相的日子。近日跟舊同事見面關心的還是下一步會怎樣走。

是工作轉變的一年。在同一公司工作第N個年頭,同一個崗位,只是,公司賣盤,工作內容、人腳、合作形式、工作範圍都在變。

是多病的一年。年初起兩三個月斷斷續續的感冒,同事都紛紛要換大芒手機才能看清whatsapp內容。



自離開校園,再沒有成績表,公司的表現也只是個人的一部份而巳,也得好好看看過去一年有沒有白過

Sunday, October 19, 2014

B觀點:微力量

日復日的生活,偶爾會讓人忘記自己的力量。
當然,相比社會上的領袖,又或是朋輩中跑得較前的,或許你會覺得自己微不足道。但,那取決於你的目標。
好像最近這場運動,好些朋友對自己只能在下班後到場撐一撐而愧疚。其實,他們在當中平靜地表態,將第一身訊息發給不能到場的,巳是讓這場運動持續下去的力量。
偶爾有人會比喻人生為一場比賽,而自己總跑在別人後面。卻沒有問,到底那是一場賽跑、攝影比賽、一場團體競技賽,甚至是多場比賽同時在進行,其實你可能是跑得慢,但沿途拍下能感動人的朋輩的照片,那,也是一份力量。就正如那天下午,我跟幾個月沒見的小妹妹在玩肥皂泡。先互相將泡吹向對方,接著再泡泡往上吹,小妹妹「落雪啊落雪啊」的在叫,我們一行人也就帶著笑意回到各自的生活。


Tuesday, August 12, 2014

我自己:蜻蜓


幾乎忘記了蜻蜓。

與其說是忘記了,不如說是對它的存在不以為然。至少,好幾年都是這樣。

那天,不愛說話的小妹妹目不轉睛的指著天空,沿著小手指的方向細向,是浮在半空的蜻蜓。放眼看,才發現眼前的天空,遠遠近近的有幾十隻蜻蜓在飄浮。就這樣,跟小妹妹慢慢的緊隨著其中一隻蜻蜓。只是,沒多久巳被發現,它迅速飛到高空去了。

記得小時候,蜻蜓總是在我們閑得發瘋的暑假出現,我也會像小妹妹一樣追著蜻蜓。那時候,爸爸或媽媽會敏捷的捉住蜻蜓,用一條線綁著它的尾巴,然後把線交給我。就這樣,可以玩好一陣子。

今天,在城市不容易見到蜻蜓了⋯⋯

Monday, May 26, 2014

嘆世界: 忘掉時間的冰島

在決定要去冰島前,我甚至不知她在那裏。

她在我們常看地圖的邊皮位置,從倫敦坐飛機約兩個多小時航程。
正因地理位置如此,在那裏時間流動的狀態變得有點不一樣。

因接近北極圈,五月初晚上九時多,天還像是下午的亮。這樣去酒吧聽音樂還是第一次,一天彷似有用不盡的時間。


國土有台灣三倍大,居民活動都集中於首都。可以想到,在其他城市見到人不太易。走在公路上,十多分鐘的地貌大致相似。偶爾會見到一群馬,一群羊,三數間屋。有的是空間。讓人忘掉時間。

 
當中,也有些無人地帶。從前發生過火山爆發,連植物也不能生長。有些,保留著奇形怪狀的岩石,似是磐古初開。若是在中華大地,該可以用各種動物去命名。 有些則經過幾百年,長出了生機。


旅程中嘗試找一個沒有指示只有坐標的目標。路況只適合四驅車,我們就在一片黑沙平地中徒步。當遠離公路,距離和方向只靠遠處的高山和海。海看似很近卻怎樣走也沒有到,而目標物卻很久也沒有出現⋯⋯


當地人的工時跟我們很不一樣。以超市為例,早上十點開門下午六點關門,在小鎮的星期天,只有油站營業。


當然,也有晚上九時多還在工作的裝修工人,也有做手作的會選擇夜深注心工作。他本是建築師,早年金融風暴後整個冰島的建設都靜止了。他選擇去重拾從前學過的,做手作。而他可以這樣做,因為他工作的那個單位幾十年來都是做同一手作,業主希望延續那歴史。


你問我冰島有甚麼好看,沒有像倫敦一樣舉世知名的景點,甚至可以說沒甚麼特定的要看。不過,就是有趣。

Friday, April 18, 2014

我自己:我看過的2014電影節

繼續支持,只因看到平時少有的,雖則今年看的不及舊年的有趣,但在重新記錄時多一重體會。來年會繼續。

3D鐵三角
三齣葡萄牙的3D電影。分別講歷史、講電影影像與觀眾、同唔知語乜。唔知語乜原來出自大師高達。費解。

羅馬尼亞戲。強悍亞媽令仔長不大,令仔吃不消。仔開車撞死了窮家子,媽想用權力和金錢解決,反而翻出母子恩怨情仇。畢竟是母子,亞媽還是跑去代仔求情,喪子窮亞媽只想要回仔,強悍亞媽終露出軟弱一面。對白真實而到肉,好睇。

原來係波蘭第一部同志片。大學生泳手起初只偷食散餐,某天遇上命中的他,暪人暪己的開始交往,更斗膽女友密友三人行,結果不認不認還須認,奈何壓力下要放棄,失去焦點的走回舊軌跡。不容易的拍得不太老套。

有點老耐性的法國戲。導演志在給演員練習。三組不同背景年人物,先都要熟讀同一關於基督教的作品,在鏡頭前對於人際關係、同一聖經章節的各自表述。當然,也考觀眾耐性。

秉工辨事的法官,沒解釋下給降職,同一天下班遇上槍擊,從此失聲。法官認定因公事結怨,並鎖定目標,放下工作,鍥而不捨地拉著工作時間踢足球的警察去追查。不是英雄片,反而似愚公移山,對抗著現狀。最終,只能在母親畫像下沉睡。

90年代港產笑片的西班牙式演繹。裝扮成海綿寶寶與耶穌的男人打刧二手金舖,耶穌個小學生仔接臧,逃避警察和離婚妻子時誤闖女巫村。女巫村要的正是活男作祭品,十足〈我和殭屍有個約會〉式的飛簷走𤩹釣威也,總之法力高強,男人死開,他們至高的女造物主萬歲。難得其中一個女巫認定耶穌為真愛,幫眾男人反攻,結果齊歡唱同慶賀。


Sunday, March 30, 2014

我自己:我看過的2014藝術節




近年看藝術節,總會找朋友一起訂票。為的是折扣優惠,也因此而有機會與不同人去看。也發現各人口味頗不一樣。

選擇〈森林海中的紅樓是想與朋友看本地創作。抱著一看無妨的心態,發現這個故事的展現頗有詩意。我看到是一個宅男成長故事,十多時喜歡了一位鳳姐,從此年漸長,但二十多年愛情生活(?)似重演著十多歲時的光境。終究問題是自己要面對,宅男在劇終時在森林中看到陰霾的陽光,以四十歲年紀重新上路。特別喜歡陳署䂀導演處理,讓有可能老套的故事有詩意,如最終一幕,以簡單的一個燈泡緩緩上升,將掛在半空的樹枝投影到四周的白幕,形成森林。朋友們則看到中港台關係,來自大陸鳳姐最終要落藉台灣做二奶才找到未來。也有朋友說這戲不知所謂⋯⋯

女戲:1+1〉包括李蕾的〈港式填鴨〉和韋羅莎的 〈大女孩〉。受〈大女孩〉感動,主要講的是跟巳故父親的情懷,當中讓我們一同經歴在醫院目送父親離開,在坐車到靈堂邊叫父親名字,與家人哭過了還是要面對的糾纏。朋友們覺得有點平淡。〈港式填鴨〉似對評分老師的不滿,和目前政治生態的怨氣,一口氣吐出來。拜導演李鎮洲的功力讓畫面把故事講得有力量。談不上喜歡,但得承認也許只有那個年紀才這般力量。

舞蹈我懂的不多,記得早年看Pina Bausch,讓我想起進念。今次看死而復生的伊菲格尼有故事脈絡可循,加上精湛技巧與編排,好睇。 

看了兩個音樂表演,一是美國爵士樂歌手GregoryPorter。嗓子沉厚,跳的色士風,雖則每次都覺得爵士樂是該在酒吧聽。演出後在spotify聽他的唱片更是喜愛。來自代古巴音樂Buena Vista Social ClubRobertoFonseca跳躍隨興。部份觀眾聽得站起來跳舞。特別喜起他們為紀念前輩而演奏的,對比其他作品,就似聽著一位老人細訴自己的故事淡淡然而細膩。

Monday, March 17, 2014

香港人:真人圖書館 之 新香港人(二)

近年有不少人認為新移民來「攤大手板」。
來港十年的美美讓我看到另一個可能。 

亞美不一樣,美美可以說是早一輩新來港媽媽。 美美來港十年,直到三年前,還是過著雙程証生活。就是,不能工作,每三個月要回鄉繼証。留在香港,起初是為了孩子的教育。

有人選擇讓日子白過,埋怨別人岐視,美美則選擇做義工。算是讓時間易過點也好,在陌生環境交朋友也好。美美一直堅持到,今天她的角色改變了,幫助新一輩新來港婦女適應生活,心態很簡單,「人地幫我,我幫番人」。有點只能在粵語長片「難兄難弟」找到的精神。

聽來美美的故事很順利。而其實她的故事曲折之處並非在香港,而是在內地。 

單程証審批機制對一般人來說似個迷。美美有個港人丈夫,七年前單程証巳審批,只是,美美丈夫恰巧離世。美美要照顧在港上學的孩子,別無選擇。當時她相信只要有錢總有門路,怎料那官員收過美美借來的一萬元後就調職了,而新上任的官員當然要美美「識做」,但對於當年月入一千元左右的美美,那來另一個一萬元,只好「慢慢」排隊。直到幾年前,在香港社工通知下發現單程証巳批出,急忙中趕回鄉下,向相關官員詢問。官員起初還指沒有那回事,但美美手上有香港社工的通知書副本,最後官員還是要幫美美辦手續。若不是社工通知,美美可能因為錯過取証時間而要重新申請。

關於亞美的故事
關於無家者的故事

Sunday, January 26, 2014

香港人:真人圖書館 之 新香港人

今期真人圖書館講的是新香港人,即內地來港新移民。

近日有關綜援的討論,若由資源角度出發,新移民似乎是問題源頭。
自己也會想,他們明知這裏生活比內地困難,幹嘛要來?

真人圖書館遇到來自廣州的亞美,不是深謀遠慮的來討香港資源的。

廣州是一個城市,生活其實還可以,只是因為命運安排,亞美逼不得巳來港。跟老公巳是過去式,不願多提,遺下的事實是,女兒在廣州沒有戶籍。

在內地沒有戶籍,十萬八萬的學校留位費對月入不到一千的她可說是天文數字,也別說每個月的學費。亞美受教育不多, 只望女兒透過教育可以向上流。她,就憑這一點希望來港。

持雙程証的她不能在港工作,沒有收入,沒有綜援,這幾年靠的,是教會和朋友不知能持續到何時的支援,窩居於深水埗。問到將來,亞美有一剎那茫然,迅即帶笑說不敢想。著實她,換了我是她,既然不能回頭,只能見步行步。

年少時在廣州看到外地民工隻身離鄉,亞美覺得他們很勇敢,沒想到現在為著女兒,自己也走著這有一日得一日的路。而這,是母親能為女兒做的事。

靠人過日子當然不好過。若果可以重來,還會帶著女兒來港嗎?
亞美會寧願留在廣州,有一個美滿家庭。若果真的可以選⋯⋯

有機會再講美美被內地公安留難的故事。

上一次經驗,是跟無家者對話

Friday, January 17, 2014

設計師群中的過氣IT人(十三):差好遠喎

你講得出左邊跟右邊紅色的分別嘛?

三、二、一 ⋯⋯
夠鐘。








是右邊的淺色少少,黃少少。

設計師對色彩較敏感。可憐對負責用這色板去做貨的同事,兩隻色睇黎一樣。
仲要諗法子叫工廠重新調色。

到底買這產品的顧客會在意嗎?


Monday, January 06, 2014

我自己:我的2013

世界變了。沒有日記,也沒有facebook上講太多,更沒有狗仔隊為我記録,卻也不自覺的在Instagram留下自己一年的足跡。 (也不得不小心!!)

發現的是:
當然,也有從照片看不到的。

好些時候,下班巳天黑,發現沒有甚麼值得分享的,然後一個星期如是,最後只能找舊照片懷緬。(還好,未至於是悼念自己的生活。哈哈!) 多少也給2014一點啓示。












Saturday, January 04, 2014

B觀點:坐上直升機的一刻

「為兩餐嘛!」
「為左仔女⋯⋯」
「為左層樓⋯⋯」
「唔係仲可以做咩⋯⋯」

總有好多理由,不願離開目前可能是安穏生活。
這些都是實際的理由。

有點像電影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的Walter,直到他為了一張底片而衝上一架由醉酒佬駕駛的直升機前一刻。從那一刻,他不再一舊雲。而我們也可能要找自己坐直升機的一刻。

是怎樣一回事?自己去睇吓啦

p.s. 不要因為戲的中文譯名而將這當一部C級片

Friday, January 03, 2014

B觀點:新年快樂

為甚麼元旦要講「新年快樂」?

其實元旦跟平日一樣,有24小時,天氣不一定會好,不一定會平安無事,不一定會有愛你的人在身旁。假若你選擇不去知道,元旦跟每一天都一樣,沒有特別意思。

而特別是在於,你決定在新年選擇給自己一個希望。然後帶著那份好心情去過那一天。有點似小時気,開學前會有期待。

既然這樣,不嫌老土,祝你「新年快樂」。


Monday, December 23, 2013

B觀點:發現



早陣子朋友在面書說我們的城市給自由行霸佔了,我們到底能做甚麼。
若說的是「我們的」油尖旺,那麼,讓給他們好了,我們可以有別的。

就像我眼前的觀塘海旁。沒有穿流不息的人群,沒有堆砌的聖誕氣氛。有一家大小的歡笑聲,有在草坪上彈木結他的,有似「狂舞派」般跳舞的,有在公園綁滿氣球攪一個生日派對的。或許,因為沒有了油尖旺,我們發現了更多。

Saturday, November 02, 2013

我自己:芒草地氈

天陰、大風、滿山黃草地。
朋友說,也許有點像蘇格蘭,當年英國人選擇在這裏建立營舍。

大嶼山的大東山,秋天滿山芒草,草長及腰,走路時被草輕撫著小腿,有點像磨擦著地氈。跟大自然很貼近。

若錯過了,明年秋天大東山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