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February 28, 2010

香港人:又攝舊區

同喜帖街、利東街、牛下一樣,上環永利街因為<<歲月神偷>>而聲名大噪.通常代表那一區又快將要清拆.

附近的荷里活道已婚警察宿舍,最近以該區歷史作展覽.樓下是60年代香港.有飛機欖、走鬼車、燈籠、附近的老舖、警察宿舍的建築美學介紹等.





一樓保持著當年間隔.沒想到40年前已有自己的厠所廚房.比得上現代的屋邨.每間房有不同產品作主題.米舖、菓子、雜貨.由學生為老舖商品重新包裝.「棧鬼」的如以下的紙扎豆腐咸魚.





展期到三月中為止.接下來的周六更會有免費演唱會.

趁它還在,就去看一看吧.

Sunday, February 21, 2010

名古屋一個窿: 沒有電話的日子

手機,幾乎已是必需品 。
沒有事前準,當時的手機不是3G,要出一部新的才能有手機。最初,生活變得簡單,感覺良好。沒有「你好」電話,沒有了老闆call。
接下來,開始不習慣沒有朋友call,跑到街上後就沒法子跟同學聯絡。試過學校旅行時,因為只有我沒有電話,同學們把自己的借給我,好讓午餐時可以找得上我(結果我還是跟大家走散了)。等了近兩個月,還是決定要一部。

日本的電話,款色多,功能多。附電視的就很受觀迎。試過看煙花的同時透過手機看綜藝節目。 (http://mb.softbank.jp/en/products/samsung/740sc.html?CC_E210=)

手機月費嘛,若果不是勁講,其實不到兩百港元一個月。通話費連本地人也覺得貴。一分鐘幾蚊港幣。所以本地人也以電郵為主。在電車上隨處也可以看到極速回覆短訊的人。當時流行的網絡softbank,就針對貧苦學生提供網內短訊互傳免費,非繁忙時間通話免費。所以同學基本上都只上softbank。試過有一次約一個用其他網絡的同學打羽毛球,大家也為省錢,半開玩笑的要求別人打電話。而最後亦只是發了電郵。
結果,終於選擇了一部後基本的手機。開始了傳短訊坐在同一課室同學的日子。

當然,也有同學堅持,要打電話就打到宿舍。大家心血來潮的活動,若不在學校決定的,就沒有他份。

Wednesday, February 17, 2010

名古屋一個窿:片言

片言(かたこと),可以指嬰兒的簡短語句,也可以是外國人的零碎對話.不過,對留學生而言,會講總比不會講好.

當初到達名古屋,生活圈子細,對話就只有宿舍的台灣幫.學校裏的同學也是講國語的多.下課後講日文的機會跌至零.心裏著急,晚上沒事幹,就上網去找language exchange,又到留學生的支援中心留言.如是者過了兩三個禮拜,一切留言像掉進黑洞.

某周未,又同樣的走到街上去認識這個城市.路經車站內的一個畫廊.碰巧當天有一個相展.看著看著,負責人就在不留神間走到我身旁,似是示意我有何感想.相片中的白川鄉景色確是漂亮,就這樣,開用單字攀談走來.講過只是幾句「幾是拍?」「很漂亮」.而對方亦很用心慢慢的用我聽很明白的字回答.就這樣,第一次課室外的對話開始了.

回家路上細想,其實只要走出去房門口,就是練日文的機會.就算只是單字,也足夠溝通.只是當初懂的字不多,縱使宿舍也住著日本人,也沒膽去交談.

就這樣,周未逛畫廊成為娛樂之一.
部份有地下畫廊的車站:今池,榮,久屋大通

Thursday, January 28, 2010

名古屋一個窿: 月票路線加兩個站

平日的活動,若果沒有開車,多少受制於交通工具.就像沒有車去西貢布袋澳吃海鮮,可能要幾經轉折.

留學的日子,不僅如此,更受制於錢.可知道,同樣是一個站兩分鐘車程的距離,香港只需3塊多,在名古屋最低消費為200日元(時值約16元).來回一趟就得於一個吉野家牛肉飯.可知道當時大家都會為了買十送一優惠而等每月10日才到百元商店.

幸好,當學生,可以買月票.但日本人一向均真.只能申請學校與住所之間的路程.假設你在中環上學,而家住北角,就只能申請中環至北角的月票.若要到上環,就要付一個站的錢.

然而,這個制度是設計給老實的日本人的.一些其他國籍的同學,就想出不同的方法:
  • 繞路,如有多於一條路線,選擇自己喜歡的路線
  • 話自己住响兩個站中間,選較遠的一個
  • 報住在其他地址
由於宿舍到學校已經過大部份旺區,所以沒有刻意暪騙.只是,後來發現在金山站有一個叫「明日なる」的商場,每週有免費live演唱,而金山又不在上學路線上.對於這類不願花錢搭車的人,只能搭到最靠近的站,再用走的來回.

對,用走的.不論季節.

在名古屋,每個站距離約一公里,即一般步速約10-15分鐘距離.就這樣,每次去,都用走的.

若果平日你也會逛街,可能也算不了甚麼.對我而言,兩個站算是極限.所以,在還沒有打工和踏單車前,月票路線加兩個站就成為我的活動範圍.


Monday, January 25, 2010

香港人: 又見火炭人

香港的工廠大廈藝術家就是跟外國的不一樣.

沒有政府支持,只因租金相對便宜而聚集起來.縱使旁邊是燒臘店,又或是成衣批發.仍可以攪藝術.

沒有配套,沒有天幕,依然招來觀眾.
或許是香港人特性,一眾年青人看到喜愛的展品,或是裝飾的布公仔,二話不說亮出相機.但不管如何,或多或少會引發一部份人的興趣.

因為是第二次看(第一次按這裏)有部份展品已似曾相識,但這亦代表他們站得穏吧.不過,隨著去年政府說要活化工業區,不知道平租金的日子還會維持多久.

逛過一輪,當然最好還是嘆一嘆茶餐.

Thursday, January 21, 2010

我自己: 聖誕裝飾

小時候,聖誕節會佈置。

小時候,錢不多,某年在學校聖誕聯歡會後,帶小部份裝飾回家,稍作佈置。後來,每年買一點, 累積下來,在廳中央架空掛兩條線,以不同配答掛上彩帶。再後來,買了一串聖誕燈,並珍而重之,舉行亮燈儀式。

小時候,就是有這閑情。

中學時,聖誕佈置更是一年的重點之一。因為,會有班際壁佈設計比賽。雖然不是設計者,但總會參與其中。一起放學後留下來剪貼畫。然後邊開玩笑邊步行下山到車站。

小時候,時間都似用不盡。

今年聖誕,家中的聖誕佈置就只有這個。
小時候的情趣,已留在小時候。

Tuesday, January 19, 2010

我自己: 信少少

事先聲明,並無宗教信仰.

朋友介紹下,最近睡前看了一點小信仰(have a little faith).

故事起點是,猶太教長老要求信自己多過信教的主角替自己寫祭文.過程中主角對信仰有新一重體會.而平衡發展的,還有跟一個貧窮基督教會的故事.雖然信仰不同,但主角在審查捐款過程,道出不同宗教同樣導人向善,並不非相斥.

當中,長老對不同宗教豁達,主角陪著教會長老走過人生最後一段的情節,讓對宗教沒有認識的我多了一點了解.而結尾時愛唱歌的長老,因為上帝想聽他唱歌而讓他在唱歌中離開的安排亦叫人回味.

Monday, January 18, 2010

幾回味:食要食出名o既

早一星期帶兩個背囊友找地道一點的美食,最後選定他們酒店附近的筲箕灣東大街.

正餐過後,又去找他們喜愛的芝麻湯圓.在電車站附近看到熟悉的名字:大良八記

實而不華的裝潢,價格相宜.一行幾人都決定要湯圓.

「有兩個要煮喎」

還以為有機會看他們搓湯圓.沒料到...他們拆包裝,是買回來的行貨!而湯圓送到咀邊,煮太久了......皮軟得快要化開.記得早前自己在超市買的寧式湯圓都要比它好吃.

畢竟,這家舖有名的是糊,不是湯圓.失望也是理所當然......

Monday, December 21, 2009

香港人:今年聖誕

連日來看過朋友在外地的聖誕節,羨慕之餘,終於跑了去看香港的聖誕是怎樣一回事。

總會很容易說今年的氣氛沒往年的好,不過,看到燈飾,看到人潮,看來氣氛依然。而且,不同是,小時候常常只擠在人堆中,看著其他人的背部,現在沒有從前年宵式的擠擁,來得更舒服。

近年很喜歡半島外牆,不花巧,勝在有氣氛。(雖然同行者說為甚麼不可以多點顏色)


還有近10年的總點:海港城。看看又會否有驚喜。又可以看出當年經濟如何。(印象中SAR那年的裝飾較失色)






希望這一些相片能為大家帶來多一點聖誕氣氛。

Monday, December 14, 2009

我自己: 12 x 6 x 10

12 x 6 x 10 = 攰到震.

同事12個星期前開始放產假,由我同另一同事頂埋,5個星期前,連幫手o個個同事都放埋產假. 有客戶問,點解會揾就放產o既同事頂另一個放產假同事.都唔知點答.

結果,日日OT,做唔完D野而又俾人覺得唔做野.星期六返埋先至勉強追倒少少進度.不過,原來旁邊個同事過好一兩年都已經係咁.其實,係咪有野做都算唔錯.或者,我係要做番舊年懶左果份先至會舒服D掛......

Monday, November 23, 2009

名古屋一個窿:寂寞人的Bible

留學的日子,不需要戴錶.只是,有時候得要想法子打發.

幸好找到名古屋的每月觀光指南.

在日本,每個月都有不同的「祭」.所謂「祭」,就是節日,縱然看多了或會覺得相似,但對時間多的是的異鄉客而言,潛入熱鬧人堆,總比面對四幅牆好.從此,每月一號就會走到名古屋車站的觀光局,像漫畫迷等待最新漫畫一樣.

就是這樣,原本空空的日程,每個週未都會填滿了「祭」.拿著地圖,遊走於城市中.聽著陌生的語言.走到累了,就坐下公園的長櫈,拍下周遭光景.感染一下氣氛.

偶然將經驗跟朋友分享.才發現,大家週未都閒得發慌,但店舖逛了再逛.「觀光指南」迅即成為眾人Bible,相約去參觀「祭」、動物園開放日......從此生活變得不一樣.

Monday, November 09, 2009

B觀點: 幾時己經唔記得左

早前看過改編自Susan Sontag的Alice in bed,本地話劇「不起床的愛麗斯」.背景是19世紀,愛麗斯的才華僅次於兩位兄長.卻只活於自我世界,十多歲時更求父親容許她自我了斷.後來長年卧病在床.除了回憶的片段之外,愛麗斯只選擇過在一個小偷入屋時起床,理由是在陌生男子面前不可以卧床.與小偷對話後,卻又渴望因跟這比他的人做朋友,因他比愛麗斯身邊的人都來得真誠.

故事中有關於死亡的對話.看情況是要看過書才會懂.不過,印象深刻的是兄長對愛麗斯說的一句話:「明明我睇住你大,我肯定你有開心過,但係幾時我己經唔記得在.」

有點似對漢堡飽的感覺.

小時候,第一次吃麥記漢堡是一家人一同分享一份飽一份薯條.夢寐己求的味道感覺良好.

後來,愛上了豬柳蛋、炭燒味十足的Burger King、新鮮的mos burger、中環金鐘的外國風味漢堡,有咁特別得咁特別.偶爾匆忙中到麥記再點漢堡飽,或許飽的口味相同,但就是乏善可陳.若你問我上一次吃過好吃的漢堡在那裏,我想,我已忘記了.

Monday, October 26, 2009

嘆世界:它鄉的疍榚

從來都無抗拒甜點,特別是疍榚的誘惑.

那天在塔林 (Tallinn)的超市找尋餐後甜點,遇上它
只覺這疍榚長相新奇,似是很鬆軟,很滑.

聰明的你可能已經發現疍榚上的生菓跟平常的不大一樣.而我,將他拿回酒店,準備好工具與心情後發現,疍榚上的不是生菓,是三文魚.

天啊~ 三文魚跟疍榚怎樣配得來?不打緊,切下去,發現這「疍榚」真很軟,因為它其實不是一個疍榚,是三文治!是香草三文魚沙律三文治.撇開它不是疍榚這一點,其實味道還可以,也比香港吃倒的鬆軟.不過,己吃過晚餐,熱切期盼塔林甜品的我,還是流著失望的淚吃...

Saturday, October 24, 2009

三個外星人 - Part 6: 同事來電 (完)

回程路上,Kate跟我並沒有對話.不過,我似乎開始明白Kate為甚麼會選擇在地球工作.

「今日就係想俾你睇咁多」是Kate先打沉默.並在背包拿出一支水.
「拿D野先」

我飲過後,Kate同我講「唔好意思.因為我地唔可以俾你將呢度o既事同其他人講,所以要俾你飲.放心,唔係毒葯,只係當你向其他人講及呢度o既事先會發作,令你忽然變老」

咁即係點.嚟之前冇講過要服毒.更冇諗過cute cute地o既Kate會咁對我.

「其實你唔駛擔心,若果你鍾意留响度,跟本就冇問題.」Kate不經意的講.

雖然响被騙情況之下飲左唔知咩野.只不過,撇開呢個問題,依然覺得可以一試留底响度.
「咁... 返地球係咪同嚟o既時間一樣?」
「其實好似你去澳門咁.」

就係咁,我就開始左响外星o既生活.成為呢個星球上面o既外星人.

經過一段時間訓練,我已經開始同當地人一樣,可以用佢地o既方式溝通.工作亦漸上軌道.長假期會返屋企見下家人.

响呢度工作同地球唔同,溝通咁快o既原因之一係,大家做事都會跟規矩做事,所以基本上都唔特別要溝通.之不過,漸漸發現,因為這裏一切講求效率,變得工作比從前時間更長.到一個程度,工作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時間.

某天,坐在電腦前回覆電郵,收到一個同事的來電.

Wednesday, October 21, 2009

三個外星人 - Part 5: 球場上的小朋友

電話响起.是朋友傳來的電郵.雖然只是普通的轉寄電郵,但明白仲同家人朋友保持聯絡時心情會輕鬆點.

Kate這個地方,似乎比我們先進.不明白Kate為何要走來跟我們工作.

「我帶你去睇一間學校.」Kate邊帶著我行邊說

學校都好睇?不曉行這個星球有多大,但我們是用走路去.街上的人都沒有甚麼對話.除此以外跟平日的街景沒有兩樣.

「你睇下前面」Kate示意迎面走來的一對男女.

女的停在其中一廚窗前,看了一看.男的不消一會便走進了那商店.手上拿著一件禮物出來.女的看到,開心的接受了.

「你覺得點?」Kate問
「都幾sweet呀,個女仔都好受啊」
「或者啦.不過個男仔係因為知道個女仔諗咩先入去買,而個女仔亦都知道個男仔入去做咩」
「都係同一件事」
「唔同,自發去做同人地叫你做o既分別.响地球,同樣情況,個男仔都可能仲未知發生咩事.所以,若果個男仔真係送禮物俾個女仔,個女仔真係會好開心」

係因為地方唔同,定係男女有別?

來到了學校.跟在街上情況不一樣.小朋友在玩得盡情時高聲叫,會開玩笑.會奔跑追逐.

「你睇下前面」Kate示意球場那邊.

球場上,有幾個人分散的站在球場內.

「佢地應該係因為鬥咀,而要俾分隔.咁樣,佢地就感覺唔到對方諗咩」Kate在解釋
「原來你地心靈感應有距離限制」
「你叫係咩都好,如果唔分開佢地,佢地唔識控制自己,好快就會『郁手郁腳』.不過,响學校佢地就會慢慢學點樣感覺對方,點樣控制.我地細個都係咁」